美国经济这12年:过度的虚拟经济游戏与全球性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通过金融、贸易和投资等传导机制蔓延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及全球性经济衰退。我们已经知道,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就是虚拟经济“玩过火”了,其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历史总有相似之处。12年后的今天,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加上石油价格战的背景下,美国股市出现了数次“熔断”,引发了财富大“缩水”,实际上全球进入了经济衰退区间。2008年危机殷鉴不远。今天我们要从12年前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应对人类正在面临的经济衰退。
从互联网泡沫到房地产泡沫
金融危机爆发后,好多人不理解,次贷有那么大的影响吗?次贷危机的爆发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难道仅仅是因为信贷违约风险的爆发就能引发一场如此巨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吗?其实不然,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美国目前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在次贷危机爆发中有许许多多的因素掺杂在其中,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了今天这种危机的局面。这反映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更深更广的根源。
可以说,金融危机惹祸的不仅仅是次贷。2008年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但也与互联网泡沫问题没有解决有关。20世纪90年代的克林顿时期,美国的知识经济(被称作新经济)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T产业如日中天,开始出现制造业的外移过程。在当时有“纳斯达克神话”之说,好像是谁玩互联网都赚钱,傻子到纳斯达克上市都可以“骗”到钱。彼时,中国的大量互联网企业,如网易、新浪、搜狐、中华网,都纷纷登陆美国股市,追逐“纳斯达克神话”。
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导致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在“纳斯达克神话”之下,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带动了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然而其中也隐含着大量泡沫,最终导致了2000年IT业危机。危机怎样度过?美国没有从泡沫经济的根源解决问题,反而当业危机爆发后,企图以房地产业的繁荣来进行掩盖。小布什当上总统后,接受经济学家的建议,确定将房地产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刺激美国经济新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美联储连续降息,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低利率,2001年至2006年年中这5年半时间内却大涨63.41%,其中2005年的房价年增长更一度高达15.66%。
而金融机构简化购房手续,不需首付款即可发放贷款,甚至在信用等级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许多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及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也能够从银行贷到款购买房产。于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引来更多的人,包括全世界的炒家,都到美国炒房子。于是美国房地产泡沫日益膨胀。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曾经推算,美国经济已完全泡沫化,基本上依靠资产膨胀支撑。美国2/3至3/4的GDP增长,直接或间接依赖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繁荣。美国的储蓄率已是负数。居民收入年增长3%,却对应着15%的房价增幅。这样的情况能持续吗?房地产泡沫连同原先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合而为一,金融市场的风险迅速累积。这就成为金融危机的重要动因。
房地产泡沫背后是过度的虚拟经济游戏
在美国,从2000年起,应对经济波动一直循着这样的路线:2000年IT泡沫——格林斯潘连续降息刺激经济、弱势美元的政策——美元暴跌、房价暴涨,经济过热——控制经济过热,恢复升息,房地产需求放慢,房价下跌——房贷坏账形成——次贷危机——投资次级债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衍生品危机——流动性普遍短缺——股票市场集体跳水——实体经济衰落。
实体经济在整个危机的发生中起着引发作用,使危机产生了可能性,在危机后期又引发了危机的自我表现。但这并不等于危机就是实体经济一手造成的,其背后,正是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推波助澜,才使得最初的房价波动和经济破沫变成了最后的次贷危机,并进一步使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玩的是以钱炒钱、以钱生钱的游戏。高度流动性、高投机性、高风险性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特点。虚拟经济在危机中起到了放大与加速作用。正因为金融产品过度创新,危机不断扩大,不断加速。最初的次级债券,经过多层的证券化处理,经过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评估公司的包装与创新,产生“惊险的一跃”,规模几十倍地增加,风险也十几倍地放大。这里,虚拟经济被“异化”了,所有资产价格背离价值,背离了债务的基础——就是个人房贷偿还能力。因为监管缺失,房地产市场这个资本“蓄水池”必然被过度投机、过度炒作,形成巨大泡沫。全民炒房,等全美国人都炒过了,还有全世界的炒家;全世界所有炒家都炒了一遍,就准备去火星上,请火星人来帮着炒美国的房子。结果突然有人喊,火星上没有人。于是整个市场全傻了。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泡沫必然迅速破裂。
2007年,美国家庭部门发生大面积债务违约,作为抵押品的房屋被银行收回,银行再把这些房屋在市场上拍卖套现用于抵债,由于卖家太多,房地产价格崩盘了。次贷危机随之爆发。在房价下跌和债务违约恶性循环中,以按揭贷款为基础的证券价格大跌,拖累重仓持有这些证券的金融机构例如雷曼兄弟和花旗银行,雷曼兄弟在请求政府救援被拒后倒闭,金融市场发生恐慌,恐慌情绪迅速扩散到全世界。全球性金融危机随之爆发。
被“异化”了的虚拟经济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既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也有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但主要以金融衍生品为主组成的虚拟经济,其扩张的速度和规模,并不是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本来,金融等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但现在,实体经济成为已经“异化”了的虚拟经济的玩具。金融工具主要不是为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服务,而是为瓜分价值、创造虚拟价值服务。虚拟经济经常“玩过火”,经常处于背离实体经济的状态。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的危机,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显示了虚拟经济盲目扩张、过度背离的恶果。
在市场经济的私人资本主义阶段,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其基本矛盾,私人占有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只是伴生现象。1929年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进入了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内涵和特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危机成为金融产品市场的内生现象,不是经济周期的货币表现,更不是生产厂商的实质性危机。但是,欧美发达国家为了加速对弱小国家的掠夺,抑制其他大国的崛起,大力鼓吹新自由主义,有意无意地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于是虚拟经济快速发展,规模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一旦遇到金融波动,就进行祸水外溢,让别的国家稀释自己的损失。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共同构成的经济体。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指金融证券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现增值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等符号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有利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活跃市场,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利于培育新动能,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利于对冲和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的缓冲器。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尽管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补充。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就会产生破坏作用。这是因为,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引发经济泡沫。若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过高,必然会催生经济泡沫,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破坏。资料显示,美国在1980-2006的26年中,虚拟资产增长了453%,其中金融和地产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这种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虚拟化程度过高的经济格局,一旦遇到风吹草动,经济的泡沫就会像吹气球一样爆炸,危机自然就会到来。
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资本过度炒作的结果都是各种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资本炒作结果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后跟进者往往是受害者,造成财富越来越向少数群体集中,形成“马太效应”。
用泡沫化的办法治理经济泡沫
2008年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依然祭出了凯恩斯主义的法宝,大肆放水,通过量化宽松,继续向经济注入流动性。从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第一轮量化宽松(QE1)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QE2)于2010年11月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自2012年9月起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2012年12月推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从危机前2007年的3千亿美元,很快猛增到接近3万亿美元。
与正常情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不同,面对经济低迷,量化宽松更多地用于经济危机时的经济刺激计划。量化宽松的着力点不在于实体经济本身,而在于通过资本运作应对金融危机,成就经济增长。量化宽松调控目标为长期低利率,国家央行持续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央行向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导致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极易带来恶性通货膨胀的后果。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是微调,而是一剂猛药。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实际是用虚拟经济的办法制止虚拟经济、用泡沫化的办法应对经济泡沫。
2008年金融危机12年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就是虚拟经济盲目扩张的恶果,虚拟经济的过度化、空心化,导致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十多年来,美国金融衍生品等组成的虚拟经济的扩张并非始终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步。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经济的波动:本意是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却为一个国家或全世界制造了通货膨胀和资本泡沫,甚至转化为新一轮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除了金融手段,美国应对危机并转嫁危机的另一个手段就是财政手段,就是扩大债务规模。美国通过发行债券,让海外的美元重新回国,进入股市、期货市场和国债市场,就是通过这个方式钱生钱,再向海外输出,用印出纸币换取实打实的商品、资源和货物。但由于美联储在过去十多年里通过“零利率”环境支撑美国的经济“繁荣”,最终债务水平进一步恶化,目前美国目前的债务水平是前所未有的。联邦债务从30年前的3万亿美元上升至今天的23万亿美元!2018年,美国每天支付的利息约为15亿美元,2019年平均每天支付20亿美元的利息。而美国家庭债务企业的债务总额从2007年的近4.9万亿美元激增至如今10万亿美元。美国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债务帝国”。这个“债务帝国”也带来全球性债务增加。IMF公告显示,2016年时全球债务创下了164万亿美元的新高,这相当于全球GDP的225%,2018年,这个数字是18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约2.3倍。过度举债,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世界各国头上高悬。
极高度地警觉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危机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实际是一个“金融帝国”“债务帝国”和产业“半空心化”的国家。美国现在GDP20万亿美元,但实体经济仅占5万亿美元,大部分都是虚拟经济带来的;而美国70%的就业人口逐渐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从这就可以看出美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奥巴马总统以及他的后任特朗普,实际上都看到了美国面临实体经济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地呼吁并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呼唤“制造业回归”,企图将美国在海外的实体企业重回到美国。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要素成本高得多,尤其是人力资源成本。所以不仅奥巴马,还是特朗普关于增强美国实体经济实力的努力,均告失败。
在实体经济“空心化”、虚拟经济过度化的情况下,要保持“美国第一”“美国优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量化宽松,通过大规模举债来进行,实质上是向全球征收铸币税。让美国经济“繁荣”,让美国国民收入高,让美国大众生活高水平,重要的支撑条件是大量资本回流。谁挡了资本回流的通道,就动用一切力量甚至武力清除他;谁敢不使用美元,谁就是美国的敌人!不管是萨达姆、卡扎菲这些强人,还是叙利亚、委内瑞拉这些国家,都是如此。
近日美国联邦政府更是拿出2.2万亿美元的史上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是有史以来颁布的任何救助法案的两倍。这不可避免地扩大美国政府的债务规模。G20峰会,也宣布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资金,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影响,动用现有一切政策工具,以最大程度降低此次大流行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恢复全球增长。这个计划虽好,但关键会造成全球性债务的继续扩张,造成全球更大规模的债务危机的压力。
在美国,长期低利率催生的股市泡沫、美国企业和家庭的高债务是当前最为脆弱的地方。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不确定性还在增长,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的形势下,这些脆弱的地方很可能成为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潜在引爆点,这里面藏着的高杠杆、高债务就像巨大的火药桶,随时因为一个不一定很大的偶然因素,可能就会被点燃,呈现蔓延势头,成为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又一次金融危机。对此,全球有识之士要特别地高度警觉。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